我一直都很慶幸自己從小到大不同階段都會遇到真誠待我的朋友。如果能有機會在一個城市見面,只要能見到我每次都會全力以赴。然而,也有那么一些故人,我是真的不怎么想見。
一
朋友最近剛去參加了一次高中同學聚會,去之前百般興奮,回來后問她感覺怎么樣,她卻沉默了。
過了一會,她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離社會越近,就越世故了。這是什么同學會,不如說是炫耀大會吧。”
同學會自古以來就是各類“社會精英分子”炫耀自己成果的時候。該穿的Prada,該背的Chanel,該開的保時捷,一樣都不會少。
“一上來就是自己現在在哪哪哪工作,年薪多少多少。我就不明白了,都是大學剛畢業沒多久的人,有什么好得瑟的啊,”朋友越講越生氣。
聽著朋友講,雖然我慶幸自己至今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同學會,卻也深感這的確是現在的社會常態。不過想想其實這也正常,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有點錢有點成就的人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過得好。就算沒多少錢過得也不怎樣的人,也得趕緊省吃儉用,抓緊了機會買點名牌裝扮自己。
而像朋友這種情況,在炫耀的表層,更加凸顯了人心的浮躁。說真的,大學剛畢業的,排除很早開始創業的個例,大部分人都是剛剛踏入社會,如果真有錢有成就,不是拿著父母的錢,就是靠著父母給的平臺,也沒什么可值得驕傲的。
“最夸張的是小美。她現在在一個外企工作,說說是外企,工資稅后也就4000多。可是她現在居然貸款在買香奈兒!”朋友接著說。
同學會本該是老朋友敘舊的平臺,朋友興沖沖地趕去想回憶回憶以前的生活,可結果卻是涼了那么多年的情分。其實你過得好與不好,別人知不知道都不該是衡量標準。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和老朋友炫耀真的能彌補內心的空洞的話,那也請用丟失多年的情分的代價來衡量這一舉動是否值得。
朋友,我為什么不想見你。因為我寧愿保持以前的記憶。那時候的你,扎著小辮子,吃著五塊錢的食堂,還會抬頭開心地說好吃。
二
然而比起愛炫耀的老朋友,另一種朋友讓我更加無奈,就是愛索取的朋友。
有一種人,他們可能幾百年不會和你聯系,一開口就是:“哎你現在在國外?幫我代購個那啥啥的。”
想想那么多年的朋友情分,我就幫了。然后他們會用他們在網上查到的最低的價格,用很低的匯率打給你錢,還順便說一句:“匯率取了個中間值,虧不了你的。”
我嘆了一口氣。不說我來來回回花了大把時間和精力幫他們找他們想要的東西,隨時微信詢問喜歡的型號尺寸,就說我花在交通上的錢對方也從來不會考慮進去。更別說當時我在紐約,買東西在原價上還有百分之十以上的稅,匯率也不是最低值。我當時想想算了,畢竟是老朋友,不該計較那么多。結果對方在拿到我辛苦買來還虧錢的代購之后,再也沒有理過我。甚至我主動找她,她也裝作沒看到或者敷衍了事。
我想了想,就拉黑了她。
朋友,我沒有義務當你索取的對象。我對你的好,都是基于我們以往的情分,可若你不珍惜,那情分也就不在了。
后來我來了倫敦,又有平時連寒暄都沒有的朋友問我要這要那。這些索取很多時候也不是關于錢,但也是在慢慢消耗我們彼此的感情。
我有一個幾百年沒有聯系的朋友在美國做起了代購,說我公眾號的粉絲多,想讓我在公眾號上幫她宣傳宣傳。我婉轉地回絕了她,她便也沒再提,只是說過段時間要來倫敦,希望和我吃個飯。
畢竟是老朋友,也有很多共同的美好回憶,于是我很開心地答應了她。結果那頓飯她一直在提她做代購如何不容易,要是有人能幫幫她就再好不過了。我自然是知道她什么意思的,但是沒有回話,只是默默地買了單說:“你難得來倫敦,這頓飯我請了,下次見面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呢。”
我們是老朋友,可是我為什么那么怕見你。因為我怕你把我們之間的感情變成利益的機器,我怕背負我們的感情包袱,我也不愿意成為那個被索取的對象。
三
還有一些朋友,開口閉口就是關于錢,好像你們之間的感情也是堆積在金錢上面的產物。
人和人之前的感情,在這個復雜的社會里,已經很難變得純粹。只是不希望那一些難得的故人之情,本是單純的美好回憶,最后還是不可避免地扯上利益關系。
電影“老炮兒”里面有一段講的就是六爺去找故人洋火兒,當洋火兒開口閉口都是錢的時候,六爺說:
“你有一句沒一句聊的都是錢的事,你有勁嗎你?你要在這樣咱就別見了。”
“人吶,都有好的時候,也有背的時候,別給哥兒幾個這點情分,都給弄擰巴了。”
雖然在電影里面,六爺去找洋火兒的一部分原因也許的確是為了借錢贖回兒子,但也有想要敘舊的心愿,而他希望的是故人會因為過去的交情而真誠地愿意幫助他度過難關。只是洋火兒一直提錢并且還準備拿錢轟六爺走人的時候,朋友之間的那份感情就已經被赤裸裸地曝光在太陽下面明碼標價了。
而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一旦開始有了價格標簽,也就談不上什么情感了。
朋友,我為什么不想見你。
我只是想保持我們之間那份純粹的情感罷了。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