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心智或精神能力決定著人的成功?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用“智商”來預測人的成功。然而,美國研究人員提出:預測一個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標可不是智商(IQ),而是情緒商(又稱情商,EQ)。
“情緒商”是什么?
為什么在學校是尖子學生,進入社會后卻“泯然眾生”?
為什么面對困難和煩惱,有的人輕松愉快,若無其事,有的人情緒沮喪,精神沉淪?
為什么有的人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很好的適應?
在尋找這類問題答案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成功諸要素中,智商因素僅占20%,而控制情緒的能力、抓住機遇的能力等情緒智力因素具有更重要作用。
五年前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與新罕布什爾大學有瓊·梅耶創(chuàng)造了“情緒智力”這一術(shù)語,用以描述象了解自我情緒,控制他人情緒的移情作用,通過情緒控制提高生活質(zhì)量一類的才能。最近,紐約時報科學專欄作家丹尼爾·戈爾曼的新著《情緒智力》則使這一術(shù)語成為美國社會廣為流傳和討論的話題。
目前,關(guān)于情緒商的定義還存在一些爭議和分歧,但有幾點是明確的:
第一,情緒商是指情緒控制能力或情緒智力高下,雖然它不適于象智商那樣用數(shù)值尺度來測量,但可以通過一些科學的方式來了解;
第二,情緒商與智商不是對立的。有的人有幸既有較高的智商又有較高的情緒商,有的人則只有其中之一。研究人員一直都在努力了解情緒商與智力商之間是怎樣互相補充的,例如,一個人對付壓力的能力是怎樣使他集中智力并將智力付諸實用的;
第三,在預測人的成功時,了解情緒智力比通過智商測試以及其它標準化成就測試測量出的人的智力水平更有價值;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